联系人:熊先生
手 机:15176959931
电 话:15176959931
地 址:广州市天河区华观路1963号天虹科技园
连杆加工工艺过程的大部分工序都采用统一的定位基准:一个缩面、小头孔及工艺凸台。这样有利于保证连杆的加工精度而且端面的面积大,定位也比较稳定。由于连杆的外形不规则,为了定位需要,在连杆体大头处作出工艺凸台,作为辅助基准面。
连杆大、小头端面对称分布在杆身的两侧,由于大、小头孔厚度不等,大头端面与同侧小头端面不在一个平面上,用这样的不等高面作定位基准,必然会产生定位误差。制订工艺时,可先把大、小头作成一样厚度,这样就可避免上述缺点,而且由于定位面积加大,使得定位更加可靠,直到加工的最后阶段才铣出这个阶梯面。
连杆本身的刚度比较低,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变形,因此,在安排工艺过程时,应把各主要表面的粗、精加工工序分开。如大头孔先进行粗镗(工序8),连杆合件加工后再半精镗大头孔(工序3),精镗大头孔(工序4)。连杆工艺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:
粗加工阶段也是连杆体和盖合并前的加工阶段,如基准面(包括辅助基准面)加工,为准备连杆体及盖合并所进行的加工(如结合面的铣、磨)等。
半精加工阶段是连杆体和盖合并后的加工,如精磨两平面,半精镗大头孔及孔口倒角等。总之,是为精加工大、小头孔作准备的阶段。
精加工阶段是最终保证连杆主要表面大、小头孔全部达到图样要求193的阶段,如珩磨大头孔、精镗小头轴承孔等。
连杆是一个刚性较差的工件,应十分注意夹紧力的大小、作用力的方向及着力点位置的选择,以免因受夹紧力的作用而产生变形,使得加工精度降低。
连杆的两端面是连杆加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定位基准面,而且在许多工序中使用。所以应先加工它,且随着工艺过程的进行要逐渐精化,以提高其定位精度。大批大量生产多采用拉削和磨削加工;成批生产多采用铣削和磨削。
连杆大、小头孔的加工是连杆加工中的关键工序,尤其大头孔的加工是连杆加工中要求最高的部位,直接影响到连杆成品的质量。一般先加工小头孔,后加工大头孔,合装后再同时精加工大、小头孔。小头孔直径小,锻坯上一般不锻出预孔,所以小头孔首道工序为钻削加工。
加工方案多为:钻扩(拉)﹣镗(铰)。无论采用整体锻还是分开锻,大头孔都会锻出预孔,因此大头孔首道工序都是粗镗(或扩)。大头孔的加工方案多为:(扩)粗镗半精镗精镗。在大、小头孔的加工中,镗孔是保证精度的主要方法。
连杆的孔深与孔径比皆在1左右,这个范围镗孔工艺性最好,镗杆悬伸短,刚性也好。大、小头孔的精镗一般都在专用的双轴镗床上同时进行,有条件的厂采用双面、双轴金刚镗床,对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率效果更好。大、小头孔的光整加工是保证孔的尺寸、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不可缺少的加工工序。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案: a )珩磨; b )金刚镗; c )脉冲式滚压。
连杆加工多属大批量生产。其工艺路线多为工序分散。一部分工序用高生产率的组合机床和专用机床,并广泛地使用气动、液压夹具,以提高生产率,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
管理员
该内容暂无评论